信号发生器的校准是确保其输出信号(频率、幅度、相位等参数)符合技术规格的关键过程,通常涉及专业设备和严格的操作步骤。以下是信号发生器校准的通用操作流程,涵盖前期准备、核心校准步骤及后期验证,适用于低频至射频范围的通用型信号发生器:
一、校准前准备
- 环境检查
- 温度与湿度:确保校准环境温度稳定(如23℃±5℃),湿度≤70%RH,避免温度漂移影响测量结果。
- 电磁干扰:远离强电磁场源(如大功率电机、无线电发射设备),使用屏蔽箱或电波暗室进行高频校准。
- 电源稳定性:使用稳压电源(如Keysight 66319D),电压波动≤±1%,避免电源噪声引入误差。
- 设备与工具准备
- 标准仪器:
- 频率标准:高精度频率计数器(如Keysight 53230A,分辨率0.1Hz)或原子钟(如GPS驯服铷钟)。
- 幅度标准:功率计(如R&S NRX,动态范围-70dBm至+20dBm)或高精度数字万用表(如Fluke 8508A,电压精度±0.002%)。
- 相位标准:相位噪声测试仪(如R&S FSWP,相位噪声≤-150dBc/Hz)或矢量网络分析仪(VNA)。
- 连接线缆:使用低损耗同轴电缆(如RG-402/U)或射频转接头(如N型至SMA型),确保阻抗匹配(50Ω)。
- 校准软件:部分信号发生器(如Keysight N5183B)需通过软件(如Signal Studio)控制自动校准流程。
- 被校设备检查
- 外观检查:确认信号发生器无物理损坏(如接口松动、显示屏裂纹)。
- 预热:接通电源后预热30分钟以上,使内部元件达到热稳定状态。
- 自检:执行设备自检程序(如通过前面板菜单或软件指令),记录自检结果(如“PASS”或故障代码)。
二、核心校准步骤
1. 频率校准
- 操作步骤:
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参考频率(如1kHz、1MHz、1GHz),幅度设为0dBm(避免幅度影响频率测量)。
连接频率计数器至信号发生器输出端,设置计数器门限时间(如1s)以减少计数误差。
记录频率计数器读数,与信号发生器显示值对比,计算频率误差:
频率误差=设定频率实际输出频率−设定频率×100%
- 若误差超过规格(如±0.01%),通过信号发生器校准菜单调整频率校准系数(如Keysight N5183B的“Freq Cal”选项)。
- 重复步骤1-4,覆盖低频(如1kHz)、中频(如10MHz)、高频(如1GHz)关键频点。
- 注意事项:
- 高频校准时需使用低损耗电缆,减少传输延迟引入的误差。
- 射频信号发生器(如1GHz以上)需考虑频率牵引效应(Frequency Pulling),避免负载失配导致频率偏移。
2. 幅度校准
- 操作步骤:
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参考幅度(如-20dBm、0dBm、+10dBm),频率设为1kHz(低频)或1GHz(高频)。
连接功率计至信号发生器输出端,设置功率计量程(如-70dBm至+20dBm)。
记录功率计读数,与信号发生器显示值对比,计算幅度误差:
幅度误差=实际输出幅度−设定幅度(单位:dB)
- 若误差超过规格(如±0.5dB),通过信号发生器校准菜单调整幅度校准系数(如R&S SMA100B的“Level Cal”选项)。
- 重复步骤1-4,覆盖关键幅度点(如最小输出、最大输出、中间值)。
PdBm=20log10(1mVVrms)+30
- 射频信号需考虑电缆损耗(如0.5dB/m),需在功率计读数中补偿。
3. 相位校准(可选)
- 操作步骤(适用于矢量信号发生器):
- 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双音信号(如1GHz和1.001GHz),幅度设为0dBm。
- 连接相位噪声测试仪(如R&S FSWP)至信号发生器输出端,设置分析带宽(如10kHz)。
- 记录相位噪声曲线,与信号发生器规格书对比(如1GHz时相位噪声≤-110dBc/Hz@10kHz偏移)。
- 若相位噪声超标,需检查信号发生器内部锁相环(PLL)或参考振荡器(如OCXO)性能。
- 注意事项:
- 相位校准通常需专业设备,普通信号发生器可能无需此步骤。
- 射频信号发生器需考虑相位一致性(如多通道信号发生器各通道间相位差≤1°)。
三、校准后验证
- 重复性测试
若σ超过规格(如0.01%),需重新校准。
2. 交叉验证
- 使用另一台标准仪器(如不同型号的功率计)验证校准结果,确保一致性。
- 生成校准报告
- 记录校准日期、环境条件、标准仪器信息、校准数据及结论(如“合格”或“需返修”)。
- 部分信号发生器(如Keysight N5183B)可自动生成校准证书(如PDF格式)。
四、常见问题与解决
- 校准后频率仍不准
- 原因:参考振荡器老化或温度漂移。
- 解决:更换高精度恒温晶体振荡器(OCXO)或使用外部参考(如10MHz GPS驯服信号)。
- 幅度校准失败
- 原因:输出端口损坏或校准系数存储错误。
- 解决:检查输出连接器(如SMA头是否松动),重新写入校准系数(需通过专用软件)。
- 高频信号失真
- 原因:电缆损耗或负载失配(VSWR>1.5:1)。
- 解决:使用低损耗电缆(如RG-402/U),并通过VNA优化匹配网络。
五、校准周期建议
- 低频信号发生器:1年/次(工业环境)或2年/次(实验室环境)。
- 高频/射频信号发生器:6个月/次(通信设备研发)或1年/次(通用测试)。
- 关键应用场景(如5G基站测试):每3个月校准一次,或根据设备制造商推荐执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