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号发生器校准的关键指标是确保其输出信号精度、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核心参数,涵盖频率、幅度、相位、波形质量、调制特性等多个维度。以下是校准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关键指标及其详细说明:
一、频率相关指标
频率是信号发生器最基础的参数,其准确性直接影响通信、雷达等系统的性能。
- 频率精度
- 定义:输出信号频率与标称值的偏差,通常以相对误差(ppm)或绝对误差(Hz)表示。
- 校准方法:使用高精度频率计(如Keysight 53230A)或原子钟作为参考,测量信号发生器的实际输出频率。
- 典型要求:通用信号发生器频率精度通常为±1ppm(1年稳定度),高频信号发生器可能要求更高(如±0.1ppm)。
- 频率稳定度
- 定义:输出信号频率随时间、温度、电源电压等环境因素的变化程度,分为短期稳定度(如1秒内)和长期稳定度(如1小时或1天)。
- 校准方法:
- 短期稳定度:通过相位噪声测试系统(如Keysight E5052B)测量信号的相位噪声,间接反映频率抖动。
- 长期稳定度:连续监测信号频率数小时至数天,记录频率漂移量。
- 典型要求:短期稳定度需优于-100dBc/Hz(1kHz偏移),长期稳定度需优于±0.1ppm/年。
- 频率分辨率
- 定义:信号发生器能设置的最小频率步进值,反映其频率调节的精细程度。
- 校准方法:通过逐步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设置,观察输出频率的实际变化量。
- 典型要求:通用信号发生器频率分辨率通常为1μHz,高频信号发生器可能为1mHz或更高。
二、幅度相关指标
幅度精度直接影响功率测量、信号放大等应用的准确性。
- 幅度精度
- 定义:输出信号幅度(电压或功率)与标称值的偏差,通常以绝对误差(dBm或V)或相对误差(%)表示。
- 校准方法:使用标准功率计(如Keysight N8481A)或精密电压源(如Fluke 752A)测量信号发生器的实际输出幅度。
- 典型要求:通用信号发生器幅度精度通常为±0.5dB(功率)或±1%(电压),高频信号发生器可能要求±0.2dB或更高。
- 幅度平坦度
- 定义:输出信号幅度随频率变化的均匀性,通常以全频段内幅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表示。
- 校准方法:在信号发生器的全频段内选取多个频率点,测量各点的输出幅度,计算幅度变化范围。
- 典型要求:通用信号发生器幅度平坦度通常为±0.5dB(全频段),高频信号发生器可能要求±0.2dB或更优。
- 幅度分辨率
- 定义:信号发生器能设置的最小幅度步进值,反映其幅度调节的精细程度。
- 校准方法:通过逐步调整信号发生器的幅度设置,观察输出幅度的实际变化量。
- 典型要求:通用信号发生器幅度分辨率通常为0.01dB(功率)或0.1mV(电压)。
三、相位相关指标
相位精度对相位调制、同步通信等应用至关重要。
- 相位噪声
- 定义:输出信号相位随时间的随机波动,通常以单边带相位噪声(SSB PN)表示,单位为dBc/Hz(相对于载波1Hz带宽内的噪声功率密度)。
- 校准方法:使用相位噪声测试系统(如Keysight E5052B)或频谱分析仪(如Keysight N9020B)测量信号的相位噪声。
- 典型要求:通用信号发生器相位噪声通常为-100dBc/Hz(1kHz偏移),高频信号发生器可能要求-120dBc/Hz或更低。
- 相位延迟
- 定义: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(或参考信号)的时间延迟,通常以度或秒表示。
- 校准方法: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(如R&S ZVA)测量信号发生器的相位延迟,或通过双通道示波器比较信号时延。
- 典型要求:相位延迟需与标称值一致,且随频率变化线性度良好。
四、波形质量相关指标
波形质量直接影响信号的失真度和信噪比,对模拟信号生成和测试至关重要。
- 谐波失真(THD)
- 定义:输出信号中谐波分量(基波频率的整数倍)的总功率与基波功率的比值,通常以百分比(%)或dB表示。
- 校准方法:使用频谱分析仪(如Keysight N9020B)测量信号的谐波分量,计算THD。
- 典型要求:通用信号发生器THD通常为-40dB(0.01%)或更低,高频信号发生器可能要求-60dB(0.001%)或更优。
- 杂散信号(Spurious)
- 定义:输出信号中非谐波的无关频率分量(如电源噪声、时钟泄漏等),通常以相对于载波的功率比(dBc)表示。
- 校准方法:使用频谱分析仪在宽频段内扫描信号,识别并测量杂散信号的幅度。
- 典型要求:杂散信号需低于载波功率60dBc以上,关键应用可能要求-80dBc或更低。
- 上升时间/下降时间
- 定义:方波或脉冲信号从10%幅度上升到90%幅度(或从90%下降到10%)所需的时间,反映信号的边沿陡峭程度。
- 校准方法:使用示波器(如Tektronix MSO64)观察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,测量时间参数。
- 典型要求:上升时间需与信号发生器的标称值一致,且随频率变化符合预期。
五、调制特性相关指标
调制特性对通信、雷达等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,需校准调制精度和线性度。
- 调制精度(EVM)
- 定义:误差矢量幅度(Error Vector Magnitude),表示调制信号与理想信号之间的矢量误差,通常以百分比(%)或dB表示。
- 校准方法:使用矢量信号分析仪(如R&S FSWP)测量调制信号的EVM,评估调制质量。
- 典型要求:QPSK调制信号EVM通常需优于3%,16QAM调制信号需优于1.5%。
- 调制带宽
- 定义:信号发生器能支持的最高调制频率范围,反映其调制能力。
- 校准方法:通过生成不同频率的调制信号(如AM/FM/PM),观察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是否失真。
- 典型要求:通用信号发生器调制带宽通常为10MHz至100MHz,高频信号发生器可能支持1GHz以上。
- 调制线性度
- 定义:调制信号幅度与调制指数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,通常以非线性误差(%)表示。
- 校准方法:使用调制域分析仪(如R&S FSWP)测量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,计算线性度误差。
- 典型要求:调制线性度误差通常需优于±1%。
六、其他关键指标
- 输出阻抗
- 定义:信号发生器输出端的等效阻抗,通常为50Ω或75Ω,需与测量系统匹配以避免反射。
- 校准方法: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(如R&S ZVA)测量输出阻抗的实部和虚部。
- 典型要求:输出阻抗需与标称值一致,且随频率变化稳定。
- 开关速度
- 定义:信号发生器从一种输出状态切换到另一种状态所需的时间,如频率切换时间、幅度切换时间。
- 校准方法:使用示波器或频率计测量状态切换的触发时间。
- 典型要求:通用信号发生器开关速度通常为微秒级,高频信号发生器可能要求纳秒级。
- 温度稳定性
- 定义:输出信号参数(如频率、幅度)随温度变化的程度,反映信号发生器的环境适应性。
- 校准方法:在温控箱内改变环境温度,监测信号参数的变化。
- 典型要求:温度稳定性通常需优于±0.1ppm/℃(频率)或±0.05dB/℃(幅度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