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范围因类型和应用场景而异,通常覆盖从超低频(0.0001Hz)到微波频段(300GHz以上)的广泛范围,具体可分为以下六类:
- 超低频信号发生器:频率范围为 0.0001Hz 至 1000Hz,主要用于地质勘探、地震监测等超低频信号模拟场景。
- 低频信号发生器:频率范围为 1Hz 至 20kHz(或扩展至 1MHz),其中音频信号发生器(20Hz 至 20kHz)是典型代表,广泛应用于音频设备测试、电路频率响应分析等领域。
- 视频信号发生器:频率范围为 20Hz 至 10MHz,专为电视、显示器等视频设备设计,支持模拟复合视频信号的生成与测试。
- 高频信号发生器:频率范围为 200kHz 至 30MHz,覆盖长波、中波、短波波段,常用于无线电通信设备测试、射频电路调试等场景。
- 甚高频信号发生器:频率范围为 30MHz 至 300MHz,对应米波波段,支持调幅(AM)和调频(FM)调制,广泛应用于广播通信、航空导航等领域。
- 超高频信号发生器:频率范围为 300MHz 以上,涵盖分米波、厘米波等波段,部分设备可扩展至微波频段(300MHz 至 300GHz)甚至太赫兹频段(300GHz 以上),主要用于卫星通信、雷达测试、5G/6G基站研发等高端场景。
频段划分的补充说明
- 非绝对界限:实际设备中,许多信号发生器通过宽频设计或频段扩展技术,可覆盖多个传统频段。例如,射频信号发生器可覆盖数十kHz至1GHz范围,微波信号发生器则专注1GHz以上频段。
- 应用导向分类:除频段划分外,信号发生器还可按波形类型(正弦波、方波、任意波形等)、调制方式(AM/FM/PM/QAM等)或用途(专用信号源、通用信号源)进行分类。
- 技术演进趋势:随着通信技术发展,现代信号发生器逐渐向高频段、大带宽方向演进。例如,5G测试需支持最高100GHz的毫米波频段,而卫星通信测试则需覆盖Ka频段(26.5-40GHz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