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5G基站测试中,信号发生器通过多维度技术协同与闭环优化机制,确保波束赋形精度达到毫米级指向控制与微秒级动态响应,具体实现路径如下:
基带信号生成与上变频技术
采用“基带信号+上变频”架构,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(DSP)生成低频基带信号(如I/Q调制信号),再经高性能上变频器(支持24-44GHz频段)移至毫米波频段。例如,虹科TMYTEK方案通过PLL系统生成高精度本地振荡信号,结合混频技术实现频谱搬移,确保信号在变频过程中相位噪声低于-120dBc/Hz,保真度达99.9%以上。
恒温晶体振荡器(OCXO)应用
在本地振荡器(LO)中集成OCXO,通过温度补偿技术将频率稳定度提升至±0.001ppm,有效抑制环境温度波动对信号相位的影响。例如,Keysight M8190A矢量信号发生器采用OCXO后,相位噪声在10kHz偏移处降低至-145dBc/Hz,满足3GPP对5G基站波束赋形相位误差≤5°的要求。
双电路拓扑与同步变频
上变频器采用双电路拓扑结构,实现上下行同步变频,确保发射与接收信号的相位一致性。例如,Anritsu MG3710A信号发生器通过双PLL设计,将上下行信号相位差控制在±0.5°以内,支持波束赋形在TDD模式下的精准时序控制。
自动校准功能
内置实时校准算法,通过闭环反馈机制补偿温度漂移、部件老化等因素导致的频率偏差。例如,R&S SMW200A矢量信号发生器每10分钟自动执行一次全频段校准,将频率误差从±0.5ppm修正至±0.01ppm,确保波束指向长期稳定性。
高精度衰减器与滤波器
采用步进衰减器(精度0.1dB)和低通滤波器(截止频率误差≤1%),抑制杂散信号并优化输出动态范围。例如,NI PXIe-5654信号发生器通过6位数字衰减器,将输出功率范围扩展至-140dBm至+20dBm,满足5G基站对不同覆盖距离的波束赋形测试需求。
屏蔽箱与天线隔离设计
将发射模块置于屏蔽箱内,配备标准增益喇叭天线,降低外部干扰对信号功率和频率参数的影响。例如,Tektronix AWG70000B系列信号发生器在屏蔽箱内测试时,波束赋形EVM(误差矢量幅度)从4.5%降至1.2%,接近理论极限。
FPGA/DSP可编程架构
基于FPGA或DSP的灵活结构,支持用户通过编程自定义调制方式(如QPSK、256QAM)和波形参数(如子载波间隔、循环前缀)。例如,Keysight UXA系列信号分析仪通过软件升级,可实时生成符合3GPP Release 16标准的波束赋形参考信号,支持动态码本切换测试。
矢量信号分析与实时频谱监测
集成矢量信号分析软件,对相位噪声、幅度波动进行量化评估,并通过实时频谱分析仪监测输出信号频谱纯度。例如,Rohde & Schwarz FSW信号分析仪可同时显示波束赋形信号的时域波形、频域谱图和星座图,帮助工程师快速定位相位失配问题。
AI驱动的自适应校准算法
未来技术将引入人工智能算法,通过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环境变化对波束赋形的影响,并自动调整信号发生器参数。例如,华为已研发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波束赋形优化系统,可将校准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2分钟,同时将波束增益损失降低至0.5dB以内。
多用户MIMO协同测试
在暗室环境中模拟多用户场景,验证波束赋形在多终端同资源块(RB)共存时的性能。例如,Anritsu ME7834NR 5G测试系统支持16×16 MIMO配置,可同时测试8个终端的波束赋形增益,确保系统吞吐量达到理论值的95%以上。
动态波束切换效率测试
对比切换式与自适应波束赋形的性能,验证微秒级时延与覆盖连续性。例如,Keysight E7515B UXM 5G测试仪可模拟终端以120km/h速度移动,测试波束赋形在高速场景下的切换成功率,要求≥99.99%。
OTA全频段覆盖测试
在暗室中结合信道模拟器,覆盖SUB6GHz至毫米波全频段,评估整机性能。例如,Spirent GSS7000信道模拟器可生成符合3GPP TR 38.901标准的信道模型,验证5G基站在28GHz毫米波频段的波束赋形峰值增益是否达到24dBi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