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的校准是一个系统性过程,旨在确保示波器的时间基准(水平轴)、电压测量(垂直轴)以及触发功能的准确性。以下是详细的校准步骤和注意事项:
一、校准前的准备
- 设备检查
- 确保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,无硬件故障。
- 使用同轴电缆连接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的通道输入端,避免信号衰减或干扰。
- 预热设备:建议开机后等待10-15分钟,使内部电路温度稳定。
- 环境条件
- 避免强电磁干扰(如手机、无线电设备)。
- 保持温度稳定(通常为20-25℃),减少热漂移影响。
二、校准步骤
1. 垂直轴(电压)校准
- 目的:验证示波器显示的电压值是否准确。
- 步骤:
- 设置信号发生器:输出一个已知幅值的正弦波(如1kHz、1Vpp)。
- 配置示波器:
- 选择与信号发生器连接的通道(如CH1)。
- 设置垂直刻度为自动模式(Auto),或手动调整至合适范围(如500mV/div)。
- 确保探头衰减比设置正确(如1X或10X)。
- 测量与调整:
- 观察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幅值,记录测量值(如1.02Vpp)。
- 若存在误差,进入示波器的校准菜单(通常位于“Utility”或“Maintenance”选项),调整电压偏移或增益参数。
- 重复测试不同幅值(如0.1Vpp、5Vpp),确保线性度。
2. 水平轴(时间)校准
- 目的:验证示波器的时间基准是否准确。
- 步骤:
- 设置信号发生器:输出一个已知频率的方波(如10kHz、50%占空比)。
- 配置示波器:
- 设置水平刻度为自动模式,或手动调整至合适范围(如20μs/div)。
- 启用触发功能,确保波形稳定显示。
- 测量与调整:
- 使用光标功能测量方波的周期(T),计算频率(f=1/T)。
- 若测量值与信号发生器设置值(如10kHz)不符,调整示波器的时间基准校准参数。
- 测试不同频率(如1Hz、1MHz),验证全量程准确性。
3. 触发功能校准
- 目的:确保触发电路能准确捕获信号。
- 步骤:
- 设置信号发生器:输出一个低频正弦波(如10Hz)。
- 配置示波器:
- 设置触发源为连接的通道(如CH1)。
- 选择边沿触发(Edge Trigger),调整触发电平至波形中间值。
- 观察波形:
- 确认波形稳定显示,无抖动或丢失。
- 若触发不稳定,调整触发灵敏度或滤波器设置。
4. 探头校准(可选)
- 目的:补偿探头电容,减少高频失真。
- 步骤:
- 将探头连接到示波器的校准信号输出端(通常为1kHz方波)。
- 按下探头上的补偿调整旋钮,观察波形是否为标准方波。
- 调整旋钮直至方波无过冲或下冲。
三、校准后的验证
- 重复测试:使用不同幅值、频率和波形的信号(如三角波、脉冲波),验证校准结果。
- 记录数据:保存校准前后的测量值,作为设备维护记录。
- 定期校准:建议每6-12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校准,或根据使用频率调整周期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安全操作:避免输入信号超过示波器的最大额定电压(如300Vrms)。
- 信号质量:确保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纯净,避免谐波干扰。
- 软件辅助:部分高端示波器支持自动校准功能,可简化流程。
- 专业校准:若需高精度校准(如医疗、航空航天领域),建议联系计量机构使用标准源(如Fluke 5520A)进行溯源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有效校准示波器的关键参数,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。若校准过程中发现设备异常,需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