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协议分析仪的采样率需综合考虑协议类型、信号速率、分析目标及硬件性能,通过协议特性分析、采样率计算、硬件验证、动态调整等步骤,确保既能捕获完整数据,又避免资源浪费。以下是具体方法及案例说明:
关键时序参数:如USB的tSUDAT(数据建立时间)、DDR的tCL(CAS延迟),需确保采样率能覆盖这些参数的最小分辨率。
案例:分析DDR4 3200(时钟频率1600MHz)时,若需测量tCL=14ns,采样率需≥1/(14ns/10)=714MSa/s(保留10倍裕量)。
查阅协议标准(如IEEE 802.3、USB-IF规范),明确最低采样率要求。
案例:USB 3.2 Gen2x2规范要求采样率≥5GHz,以准确捕获10Gbps信号的8b/10b编码特性。
公式:最大捕获时间 = 存储深度 / 采样率
案例:分析10秒的I2C通信(采样率1MSa/s),需存储深度≥10s×1MSa/s=10MSa(约10MB)。若分析仪仅支持1MB内存,需降低采样率至100kSa/s。
原理:在分析仪软件中对高采样率数据进行降采样(如每10个点取1个),减少存储需求。
限制:可能丢失高频细节(如抖动),需谨慎使用。
检查眼图是否闭合(采样率不足会导致眼图模糊)。
确认关键时序参数(如tSUDAT)是否可测量。
误区 | 后果 | 解决方案 |
---|---|---|
采样率过低 | 丢失高频细节(如抖动、过冲) | 逐步提高采样率,直至眼图清晰 |
采样率过高 | 存储深度不足,数据截断 | 启用分段捕获或硬件过滤 |
忽略协议时序要求 | 无法测量关键参数(如tCL) | 查阅协议规范,确保采样率覆盖时序分辨率 |
未验证硬件性能 | 实际采样率低于设置值 | 通过眼图测试或标准信号源验证 |
低速协议:Saleae Logic Pro 8(支持100MSa/s,适合SPI、I2C、UART)。
高速协议:Keysight U4305B(25GSa/s,支持PCIe Gen5)、Teledyne LeCroy SDAiii(50GSa/s,支持100G以太网)。
开源工具:Siglent SDS6000L(支持10GSa/s,可通过Python脚本自定义采样策略)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系统化设置协议分析仪的采样率,平衡数据完整性与资源效率,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