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SB协议分析仪的电源设计需兼顾协议兼容性、高精度采样、多接口支持、安全保护及硬件优化,以确保在复杂通信环境中稳定捕获协议细节。以下是具体设计要点:
1. 协议兼容性:多接口电源适配
- Type-C与USB-A混合支持:现代USB协议分析仪需同时支持Type-C和USB-A接口,以兼容不同设备。例如:
- Type-C接口:需配置CC引脚(CC1/CC2)的下拉电阻(如5.1kΩ),以支持USB PD协议的功率协商。当设备插入Type-C充电器时,主机通过检测CC引脚电阻确认设备类型,并协商供电电压(如5V、9V、20V)和电流(最高5A)。
- USB-A接口:需满足USB规范中的电源要求,如初始电流限制(100mA)和最大电流(500mA),并通过软件请求提升电流上限。
- 多协议支持:需集成USB PD、QC(Quick Charge)、AFC(Apple Fast Charging)等协议的解析能力,通过硬件电路(如PD控制器)和软件算法实现协议识别与电源管理。
2. 高精度采样:电源完整性保障
- 电压/电流采样电路:
- 采样电阻:使用低阻值、高精度电阻(如两个0.13Ω电阻并联),以减少功率损耗并提高采样精度。例如,在2A电流下,并联电阻的压降为0.26V,需通过放大电路(如LMV321运算放大器,放大倍数14倍)将信号调整至单片机ADC可测范围(如0-3.3V)。
- 分压电路:对于USB DN/DP引脚(电压范围0-5V),需使用高阻值分压电阻(如两个300kΩ串联),避免对协议信号产生干扰。
- 温度监测:集成热敏电阻(如3950 100K)和分压电阻(如62kΩ),通过ADC测量分压值计算温度,防止过热导致采样误差或硬件损坏。
3. 安全保护:电源稳定性设计
- 过压/过流保护:
- 输入保护:在电源输入端加入TVS二极管和保险丝,防止浪涌电流和静电损坏电路。
- 输出保护:在VBUS和GND之间并联TVS二极管,抑制输出端电压尖峰;使用MOSFET实现电源路径保护,当检测到过流时快速切断供电。
- 隔离设计:对于高电压(如20V)或大电流(如5A)场景,需采用光耦或数字隔离器隔离采样电路与主控芯片,防止高压击穿导致系统崩溃。
4. 硬件优化:低功耗与高效率
- 低功耗设计:
- 主控芯片选择:采用低功耗MCU(如STM32F051C8),通过动态调整时钟频率和关闭未使用外设降低功耗。
- 电源管理芯片:使用DC-DC转换器(如RY9320AT6)实现高效降压,其轻载节能模式(如PFM模式)可显著降低待机功耗。
- 高效率电源转换:
- 同步整流技术:在降压电路中采用同步整流MOSFET替代肖特基二极管,降低导通损耗,提高转换效率(可达95%以上)。
- 多电平架构:对于支持多电压输出的分析仪,可采用SEPIC电路实现升压/降压功能,同时支持输出短路保护。
5. 实际案例:USB充电检测仪的电源设计
- 接口配置:支持USB-A输入/输出和Type-C输入/输出,通过独立按钮控制Type-C供电启动(按下按钮时在CC2引脚添加下拉电阻,触发主机供电)。
- 采样电路:使用0.13Ω采样电阻和LMV321放大电路,实现2.5A电流下的2.275V放大输出,满足ADC测量需求。
- 显示与存储:集成OLED屏显示电压/电流/功率,并通过EEPROM存储历史数据,需为屏幕和存储芯片设计独立3.3V电源路径,避免干扰采样电路。